污水管网水质检测仪作为城市排水系统智能化管理的核心设备,可实时监测pH、COD、氨氮、浊度、电导率、液位等关键参数,为污染溯源、溢流预警和运维调度提供数据支撑。然而,长期处于高湿、高腐蚀、高杂质的恶劣环境中,设备易出现数据漂移、传感器堵塞或通信中断等问题。掌握污水管网水质检测仪典型故障的识别与科学处理方法,是保障监测连续性与准确性的关键。

一、传感器读数漂移或失真
污水中油脂、悬浮物及生物膜易附着在探头表面,导致响应迟钝或数值异常。解决方法:
定期自动清洗:启用设备内置的空气吹扫、超声波或机械刮刷功能(建议每2–4小时一次);
手动维护:每月拆卸传感器,用软毛刷蘸稀释柠檬酸(除垢)或次氯酸钠(杀菌)溶液清洗,再用去离子水冲洗;
校准验证:每15天使用标准缓冲液或标定液进行零点与跨度校准,确保误差在±5%以内。
二、探头堵塞或结垢严重
尤其在高硬度或高有机质污水中,钙镁沉淀或生物污垢会覆盖电极。对策包括:
安装前置过滤网或沉砂装置,减少大颗粒进入;
选用带自清洁结构的传感器(如旋转式浊度探头);
对pH/ORP电极,检查参比液是否充足,及时补充电解液。
三、通信中断或数据上传失败
多因SIM卡欠费、信号弱、电源不稳或协议配置错误所致。应:
检查4G/LoRa/NB-IoT模块信号强度,必要时加装外置天线;
确认供电电压稳定(通常DC12–24V),蓄电池或太阳能板工作正常;
核对平台IP地址、端口号及通讯协议(如ModbusTCP、MQTT)是否匹配。
四、设备进水或电路故障
尽管防护等级达IP68,但长期浸泡或密封圈老化仍可能导致渗水。每次巡检需检查接线盒密封性、电缆入口防水胶圈是否紧固;发现内部有水汽,立即断电烘干,并更换O型圈。
五、冬季低温影响
北方地区冬季需加装保温层或伴热带,防止传感器冻裂、电解液凝固。部分机型支持低温补偿算法,可自动修正温度对测量的影响。